周银:鞋底藏信闯敌关 一生忠诚永向党

“这些都是宝贝啊!”8月25日上午,百岁老人周银用微微颤抖的双手,轻轻摩挲着精心包裹着的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以及一张四等功证书。雨后的阳光洒进屋内,仿佛照亮了老人跨越世纪的忠诚与记忆。

周银,原名周彩芝,1925年1月生于原八东乡营东村(现大丰区新团乡同圣村)。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和北上的新四军在大丰白驹胜利会师,苏北抗日烽火愈燃愈烈。那一年,刚满15岁的周银深受三位兄长影响,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次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地下联络工作,穿梭于危机四伏的敌占区。

百岁老人周银回忆当年穿梭敌占区送信的惊险岁月。记者 张华磊 摄

“听党话、跟党走。”采访中,老人一字一顿,清晰地重复了三遍,这也是他一生坚守的誓言。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情报。“写好了,卷起来,塞进鞋底夹层里。”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凭借机智与勇敢,他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多次完成任务。

情报工作险象环生。1941年冬的一天凌晨,周银带着重要情报穿过白驹镇日伪岗哨,情报藏在布鞋里。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来,是那个人尽皆知的“叛徒”。周银心头一紧,转身欲逃。不料对方大步上前,一把攥住他的手,高声说道:“小弟,回去啊?正好顺路,一起走!”就这样,他被“押”着大摇大摆通过哨卡,对方还一路与伪军寒暄。直到脱离险境,“叛徒”才松开手低语:“快走!”后来他才知道,对方是潜伏在敌营的同志,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对敌斗争的复杂与残酷,也更加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

危险远不止一次。另一个夜晚,他在传递情报途中不慎被日伪军发现。敌人疯狂追捕,枪声不断。情急之下,他纵身跳入冰冷的河中,凭借极好的水性和夜色掩护,潜藏在茂密的芦苇与水草丛中。敌人的子弹“嗖嗖”地擦着他的耳朵飞过。“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干革命。”老人的三儿子周利祥回忆说,“父亲年轻时经常和我们讲这件事。”

抗战胜利后,周银随新四军转战,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主要负责军事物资运输保障。“从兴化合塔镇往淮海前线送物资。”老人回忆时语速缓慢却清晰。“都穿便衣,用马、骡子驮,走一天一夜。”他顿了顿,抬手轻轻比划道,“鞋底和鞋帮都跑分家了。”那段风雨兼程的运输路,至今仍烙印在他心底。因贡献突出,周银被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部授予四等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银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岗位虽变,初心未改,他一直为新中国建设默默奉献。周银先后任职于泰州轮船公司、兴化戴窑站、沙沟站及白驹轮船站,后于盐城市交通局华通航运公司离休。

周银的忠诚信念也深深影响着这个家庭。长子曾任东海舰队司令部秘书,次子曾服役于上海警备区。在他们的记忆中,父亲最常叮嘱的一句话就是:“要对党忠诚。”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是老人用一生践行的信念,也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家风传承。(撰稿丨陶秋凤)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