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以实绩标尺丈量担当本色

当前,某些地方党建考核似乎走入歧途:材料包装华丽耀眼,现场表演轰轰烈烈,然而实干担当与真实成效却隐没在这些喧嚣之后。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将考核本该是砥砺担当之“考绩石”,异化成了虚华表象的“表演秀”。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我们必须明白,党建考核这杆“标尺”,量度的是实在担当,不是包装泡沫;检验的是实践实效,非舞台表演。

党建考核的生命线在于其为“政治考核”,考的是担当自觉的政治标尺。担当作为绝非抽象的品格,它是在关键选择、攻坚克难中彰显出的深厚政治本色,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尽责的刚性呈现。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责任的落实——“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并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中央通过颁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其核心便是呼唤实干担当。党建考核应如同精密探针,穿透表面层层数据与汇报的迷雾,真正探测到各级组织与干部在面对困难任务时所显露出的政治勇气与负责程度。这才是对其是否真正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政治责任的深层检验。

偏离实效导向的考核倾向必须坚决遏制。若考核评价的导向一旦偏移至材料包装与表演上,则将滋生出一系列“水分绩”“花式包装”等问题——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泛滥,却掩盖了问题实质,耽误了破难解决时机;更严重的是引导广大干部不再钻研务实之策,反而热衷于追逐表面功夫,致使政绩观出现扭曲。这不仅侵蚀了党组织肌体的健康活力,更浪费了宝贵的发展资源与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贻误了事业发展进步的大好契机。

立好考核的担当标尺首在理念校正: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实干。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启示我们,党建考核的命题设计必须精准指向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地方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关键重点,让考核真正成为推动落实、破解难题的高效支点。其次,工具精度要提升。要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和固有思维定式,积极运用实地查访、群众民意调研等多种综合方法,去精准量化政策落实度、任务完成度以及基层群众幸福度的真实水平。最后,考核成果转化必须做实。要将考评结果真正应用于干部褒奖任用、问题整改纠正、制度完善优化等实践环节,着力破除“考用脱节”弊病,使担当有为者有位受尊崇、实干实效者收获价值荣光。

让党建考核真正回归务实求效的本质,正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关键领域的生动体现。紧握“实绩”这柄度量衡,严查“担当”这块试金石,持续锻造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干部的强健筋骨,才能真正激励他们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为把宏伟蓝图化为现实作出时代贡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伟业所需者,正是这样一大批以实干见长、凭实绩立身的坚实脊梁与可靠栋梁。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韩庆庆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相关推荐

青年写作,在时间中沉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