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R破局者登场:vivo凭什么?

文/辰橙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也入局了MR(混合现实)赛道,8月21日,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在vivo Vision发布会暨影像盛典上正式亮相,这也是国内率先同时布局手机与MR 的企业。

这款仅重398g的轻量化设备,以13ms超低延时VST算法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成为中国科技企业进军空间计算领域的里程碑式产品,更以软硬件研发、供应链整合的深厚积累,为 MR 产业的成熟与爆发注入“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在8月20日举行的“vivo会客厅”——vivo Vision探享会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系统解构了公司对MR的战略定位与市场预判。

面对全球MR产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724亿美元飙升至2028年2908亿美元的爆发窗口,胡柏山在圆桌对话中表达了“MR是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的核心观点,他进一步指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产业就会起来”。

胡柏山还在阐述vivo科技战略蓝图时提到:“vivo致力于通过手机AI、影像和MR能力,短期满足用户对大屏沉浸感的需求,长远来看,MR可以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将攻克家庭这一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成为搭建未来家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

轻松上头 vivo交出自己的MR方案

近年来,智能头显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趋势愈发清晰,据全球知名市场咨询与研究机构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107%。这一数据背后,是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发展与交互技术融合的共同推动。

同时也吸引着各大企业在纷纷布局,vivo也不例外。

当前,MR在文物、游戏领域正在被广泛应用,但C端佩戴舒适度、重量和观看体验仍存在不少痛点,MR行业迫切需要同时拥有强大硬件制造能力和内容生态号召力的企业入场。

刚刚发布的vivo Vision头显宣传语为“轻松上头”,直接命中了 MR 设备在重量与佩戴舒适度、操作便捷性方面的痛点。

MR设备因内部集成众多复杂组件,像传感器、显示屏、运算芯片等,导致普遍较重,在MR头显重量这一行业瓶颈的重要指标上,vivo Vision探索版机身重量仅398g,重量接近高端头戴式耳机,摆脱传统MR设备笨重压脸的困扰,实现轻松穿戴的体验跃升。

为在佩戴舒适上持续优化,vivo Vision人因实验室,基于庞大中国人头数据库,通过专业面部扫描仪精准测量额头、颧骨等关键支撑点,最终设计出4款不同适配性的面罩和8款不同特性的泡棉,来适应不同脸型,对于近视用户还很贴心地提供了最高1000度的磁吸镜片。

在交互层面,vivo Vision实现了眼动追踪和手势控制的结合,搭载低延时VST算法,将延时控制在13ms的人体无感级程度,与真实世界快速同步。

“vivo Vision的每一个技术决策,都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vivo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硬件设计到算法优化,产品的所有创新都围绕“有用”展开。

这些技术成果的背后,是vivo在XR领域进行深厚积累。据悉,vivo切入MR领域并非偶然的赛道追逐,而是技术的自然延伸,也是基于过去30年技术积淀与战略远见的选择。胡柏山强调:“ vivo的能力在于用户洞察、场景识别包括黄金标准的定义;技术端,vivo在影像能力、AI大模型等MR关键技术领域也有深厚储备。”

MR:联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据悉,vivo Vision是vivo首款面向混合现实领域的头显设备,此前于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亮相,标志着其从智能手机生态向MR领域的战略延伸。

vivo认为,MR是下一代具有手机潜力的产品,是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具有重塑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潜力。

“过去我们依赖手机完成社交、娱乐、办公,但MR将带来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胡柏山在对话中指出,智能手机经过15年普及已成为多功能工具,但在大屏沉浸体验等场景中仍有局限。传统大屏彩电受限于家庭空间,而年轻人居住环境往往面积不大,MR则完美解决了这一矛盾。MR则通过融合VR的沉浸感和AR的现实交互能力,让用户既能享受影院级视听体验,又能随时起身倒水,解决了VR需频繁取下设备处理现实事务的问题,保障体验的持续性。

攻壳游戏创始人、万物破元电子游戏博物馆联合创始人聂俊表示:“快、准、狠是制约MR爆发因素。快在轻便,能随时切换回现实;准在操作,让普通用户都能上手;狠在专业,无论生产力还是内容都足够硬核。做到这三点,MR爆发便指日可待。这需要vivo这样软硬兼修的厂商,我们有这份期待,更有这份底气。”

胡柏山进一步补充道,vivo Vision 在“快”的方面解决得很好了,尤其在未来硬件层面,相比15年前功能机转智能机时期有巨大提升;其很多关键硬件依托现有工业体系也已完成,无须新增供应链,这是vivo的一大底气。此外,从硬件生态来看,MR 整个供应链已可落地;用户基数方面,价格也能落到大家可接受的程度,有这两个前提,相信广大内容制作者会全力以赴拥抱这一生态。

30年的产业深耕,也让vivo构建了世界的供应链整合与工业设计能力。vivo凭借供应链整合能力与生态号召力,不仅对上游屏幕、传感器、铰链有议价权,可把关键 BOM 成本打下来。也有望推动“量起价跌” 的良性循环,让更多企业参与到 MR 硬件制造、内容开发中,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人文财经观察家、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新一波科技浪潮中,中国企业可能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去追赶,而是起步就是并肩,很多原生态的东西将由大家一同创造。中国MR产业破晓前夕,vivo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将引领凝聚产业合力,推动中国科技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MR只是序章 机器人才是终局

长期来看,MR作为机器人时代的桥梁作用也将凸显。

事实上,vivo加码MR背后,也是其以MR为起点,向家庭机器人赛道纵深布局的战略路径。

在今年的3月份,vivo正式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专注技术研发,并与产学研机构探索合作。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逼近万亿元规模。vivo洞察到未来重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及中国家庭普遍需求(中国家庭人均家务劳动日平均时长近3小时),选择聚焦用户及家庭场景高频需求,切入家庭机器人赛道。

“长期来看,中国未来会面临龄化加剧的现状,vivo 作为科技企业,希望通过 MR 与家庭机器人结合,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责。”vivo看好家庭机器人赛道高频的市场需求机遇,并指出,机器人战略是vivo基于老龄化、AI井喷的时代背景,对未来家庭场景与用户需求洞察而选择的长赛道。

“未来,MR将成为机器人的‘眼睛’。”而在胡柏山看来,未来,家庭机器人是vivo要做的,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MR在这里找到了未来机器人结合的方向。

vivo将家庭机器人视为“智能高地”,而攻克难点需要突破“大脑+眼睛”技术组合。

据介绍,家庭机器人属于非结构化场景,家庭环境、物体状态、人物心态是随时变化,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机器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反馈能力要求更高。

在非结构化的家庭机器人研发中,“大脑+眼睛”构建机器人的认知—决策中枢,“小脑+肢体”构建机器人的行为行动。 其中,“大脑+眼睛” 是破解家庭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眼睛”负责实时、即时扫描变化的环境,“大脑”通过认知策略、思考能力,发出行动指令。

当前,家庭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征服非结构化场景——复杂多变的家庭环境、随机的人类行为以及动态任务需求。而MR技术的关键能力正是破局的核心,MR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为机器人提供了实时环境感知与空间建模能力,这正是“眼睛”功能的具象化。

例如,MR设备的高精度空间感知能力(如毫米级建模),可实时构建家庭数字孪生体,成为机器人的“视觉中枢”;再例如,MR对人物表情、动作、语义精准识别,有助于家庭机器人对人类情感的判断和理解。MR对多任务处理及行为学习,帮助家庭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应对和任务处理,实现能力泛化迁移。

技术复用 加码“长赛道”的战略定力

据悉,vivo并不打算做全身硬件机器人,而是专注于“大脑+眼睛”的研发。“小脑+肢体”则交给产业链上在该领域更擅长的合作伙伴,合力开发。

而专注于“大脑+眼睛”的研发不仅是vivo始终聚焦“能力圈”,做擅长的事的体现,也源于一直坚持的“技术复利”战术。

“从社交、娱乐到生产力工具,手机时代积累的场景分类方法论可直接复用于MR。”胡柏山表示。vivo全球5亿手机用户数据,成为定义MR办公、教育场景的核心优势。

MR领域的技术积累(如轻量化结构、环境理解算法)不仅对vivo Vision探索版的问世形成了有力支撑,未来还可直接迁移到机器人视觉系统。vivo不仅在感知、处理方面有累积,还在AI大模型、影像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不仅是vivo的核心能力,在机器人赛道中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这种“研发复利”正是vivo强调“技术复用”战略的体现,更是vivo加码“长赛道”的战术耐力。

“做正确的事,而非容易的事”。vivo认为,MR和机器人是十年以上的长赛道,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战术耐力。vivo不做“风口跟随者”,而是以“用户导向”和“能力圈”共同校准后的前行方向,用技术复用和生态共建穿越周期。

从电话机到智能手机,再到如今的 MR 与机器人,成立30年的vivo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长赛道中保持战略定力。

MR与机器人产业是极为考验企业战略定力的长赛道,也是面向未来用户“需求链条”的正确方向,而vivo是为数不多极具战略定力、能专于未来蓝图的竞争者。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