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上半年亏损128亿元,会计师“无法发表结论”,孙宏斌称“市场恢复需要时间”| 大鱼财经

伴随着境内、外债务重组的落地执行,融创债务压力依旧严峻。8月26日,融创中国(01918)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司上半年收入199.9亿元,净资产448.8亿元,总土储面积约1.24亿平方米,归母净亏损128.1亿元。

对此,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对融创中国的2025年中报出具了“无法发表结论”的意见,原因是该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而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则表示:“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和较长时间。”

财报显示,在2019年和2020年,融创中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6亿元和395.5亿元。此后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在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82.7亿元、276.7亿元、79.7亿元和257.0亿元。此外,近四年中报显示,融创中国中期亏损分别为187.60亿元、153.67亿元、149.57亿元、128.1亿元。

面对业绩困局,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对融创中国的2025年中报出具了“无法发表结论”的意见,理由是其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但该公司能否实现持续经营目标,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有息负债已降至254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6.1亿元,资本结构尚且稳定。

在化债方面,8月18日,融创中国发布拟进行一系列重组相关交易的公告。公告称,截至6月24日,持有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同意债权人已承诺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其中包括在计划会议上就其于记录日期持有的所有现有债务的未偿还本金总额投票赞成计划。

重组范围包括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境外债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估计债务求偿额(含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但不包括违约利息)合计约为95.52亿美元,需要经过计划管理人审核及确定。重组将涉及解除公司的债务以及集团内其他实体的某些义务。

不过,虽然重组效率较高,但要彻底“上岸”却并不容易。公司中报显示,受未偿还借贷、未付工程款及日常应付款等影响,融创单笔金额超5000万元的诉讼约455宗,起诉金额合计约1663.8亿元。

融创中国称,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寻求新增融资或额外资金流入,包括但不限于:来自资产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新增融资、保交楼专项借贷及配套借贷、合作方业务合作、资产处置等;集团及其合营及联营公司获得各地政府批准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审批金额合计约为228亿元,获得银行配套融资审批金额合计约110.8亿元及获得“白名单项目”融资审批金额约46.8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交付能力已成为衡量房企稳健经营的核心要素。由此,“保交付”成为融创的一项重点工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在23个城市完成了约1.49万套房屋交付任务。三年多,集团累计交付达68.3万套,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全力以赴,预计交付3.91万套房屋,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融创中国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坚定长期信心,全力以赴完成交付任务和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务风险的化解,并将以每一个项目权益净资产的提升为日常管理基本目标,有序推进项目债务风险化解和资产的盘活,从而为未来逐步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奠定基础。

“在支持性政策持续出台的大环境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将逐步企稳,但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和较长时间。”孙宏斌表示,公司将坚定长期信心,完成交付任务和债务风险化解,以提升项目的权益净资产为基本目标,为集团回到健康发展轨道奠定基础。

记者:苏冉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