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3月29日,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举行以“AI赋能教育:优化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双方聚焦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构建、师资数字素养提升、技术赋能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内容,展开交流与研讨。

研讨会现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对重庆一中的AI教育实践给予了肯定与认可,他认为重庆一中的AI教育实践兼具前瞻性与务实性,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将与重庆一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加大技术资源与学术支持,共同探索AI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共同探索智能时代育人新范式。

“加强校际合作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郭超称,重庆一中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务实落地,如开发AI教学场景、设计智能评估系统等,建议两校未来合作围绕以AI优化教学全流程,提升师生效率;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案例等方面展开。
会上,重庆一中教师代表就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应用进行了交流发言,共同探讨AI时代教育的挑战与未来方向。该校拔尖创新人才中心副主任李忠相对AI辅助教师教学、优化教材内容讲出应用案例,同时对AI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生物学科竞赛教练李俊柯提出,AI在教育中的应用需平衡效率与深度,聚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语文教师李妍则分享了其关于AI赋能古典诗歌教学的案例;英语老师喻晓艳认为AI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痛点和弱点,为学生提供精准学习方案提高学生成绩,同时也提出了AI在教育中角色的思考。
此外,围绕教师们关心的校园AI安全应用规范,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规避等内容,陆俊林一一进行了回应和解答。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称,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是提升教育效率的工具,而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大写的人”,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体质、心灵与认知、创新与实践等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据悉,重庆一中作为“诺奖计划”成员校,率先成立“AI教育研究室”,构建覆盖教学、管理、教研全场景的“1236”数智教育体系。接下来,该校将在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联动资源;打造AI时代智慧教学新样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育师生数字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