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广州城市格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近日,广州各区纷纷印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作为广州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可以看到城市核心功能将沿江成带、向东拓展。广州将沿着珠江等主要水系,着力推进中心城区与东部中心联动发展,构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空间结构规划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路网加速打通,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上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联通融合发展之势已成。伴随着珠江新城东扩加速,珠城东就成了大CBD片区贯通发展的关键衔接区域。作为连接珠江新城与金融城起步区的重要桥梁,目前,珠城东正迎来关键性的空间重构,其发展前景和风貌格局格外值得期待。
珠城东片区:
联通两大CBD协同发展 填补空间功能断层
花城大道断头路有望打通、临江大道天河段贯通进入倒计时.....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意味着珠城东进的速度在加快。
事实上,2025年开年,广州市政府就以“提速攻坚”之势全面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目前,金融城起步区、东区和北区的城市规划编制已完成,金融城西区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中。
作为连接珠江新城与金融城起步区的重要纽带,这一片区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或将结合广州产业升级的热潮有新的期待。
今年年初,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组织召开的广州国际金融城西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工作会议上透露,将立足金融城西区联系珠江新城、马场和琶洲片区的区位特征,结合数字创新、智慧金融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业态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再思考金融城西区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深化南北向空间廊道研究,进一步优化金融城西区整体用地布局;深挖历史文化和蓝绿生态资源,增强核心功能区和周边特色片区的功能整合和空间联系,研究提出更加开放、生态和多元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加快推进金融城西区规划编制。

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范围
随着规划建设逐步走向成熟,作为连接珠江新城与金融城起步区的片区,不仅拥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还承载着珠江沿岸的独特景观与丰富的工业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发展机遇,使得区域规划稳定与建设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交通能级提升:
“十字”路网格局初定 花城大道将打通
根据规划,处于珠江新城与国际金融城地理中轴的片区被赋予了三大战略定位:一是构建中央商务区与国际金融城的战略协同枢纽,破解两大核心区空间割裂现状;二是打造珠江经济带创新要素集聚的示范窗口,形成“科创研发-产业转化-资本赋能”高效循环体系,形成湾区数字科技与金融资本驱动示范区;三是建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功能中枢,落实《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战略部署,试点数字孪生城市操作系统,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智慧化。
要实现这样的战略定位,区域也正在全力打造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
在天河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天河区表示要下好交通“先手棋”,在现有交通路网基础上,新增打通“六横七纵”交通主动脉,加快总投资680亿元的80个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打通城市空间脉络,全面提升交通效能。其中,“六横”包括临江大道、花城大道等。

天河将打通“六横七纵”交通主动脉。
其中,临江大道作为串联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与琶洲的“黄金纽带”,已进入全线贯通倒计时。临江大道天河区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车陂涌以西路段已通车运营,剩余环城高速东圃大桥西侧300米正加紧施工,即将实现全线通车。
花城大道则是天河区南部重要的东西向大通道,西起广州大道,顺接寺右新马路,东至金融城东区,汇入黄埔大道东。花城大道目前在华南快速东侧员村南街附近断头,未能继续向东延伸。作为未来连接珠江新城-金融城的主干道。如果能顺利打通,将显著加速珠江新城-金融城滨江高质量发展带的贯通发展,也将大大改善金融城西区员村片区的城市面貌。目前,经过规划调整,花城大道顺应地铁五号线线位,局部向南偏移,避让现状地铁出入口等区域,有利于工程的推进实施,也让花城大道的彻底打通看到了希望。

区域交通的便捷性为产城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从已审议通过的《天河区金融城西区员村二横路西侧地块(AT0807规划管理单元)与主骨架路网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来看,规划把握了地铁5号线、地铁11号线以及双线交汇于员村地铁站点的战略优势。随着地铁11号线的开通,这里也成为了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以此为契机,助推花城大道与员村二横路形成支撑西区发展的“十字骨架”路网系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的交通便捷性,更为未来西区产城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珠江新城功能东延的首个战略支点,随着花城大道、员村二横路主骨架路网的稳定,面粉厂、绢麻厂等地块的调规获批,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天河中央商务区的协同建设,标志着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的重大跃升。

《天河区金融城西区员村二横路西侧地块(AT0807规划管理单元)与主骨架路网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产业跃迁:
构建数字经济全链条生态系统
作为广州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展平台,在区域大部分功能区已相继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或规划获批的情况下,珠城东片区是目前唯一在编规划的片区。这也意味着,区域未来的绝大部分增量和变量,会在这里。

据悉,依托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片区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为产业战略,重点发展互联网科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核心产业。通过现有互联网企业的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驻,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形成“科创研发-产业转化-资本赋能”的高效循环体系,成为湾区数字科技与金融资本驱动的示范区。这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片区将落实《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战略部署,试点数字孪生城市操作系统,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的智慧化。这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从产业生态来看,片区近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创意设计,远期重点发展金融、商贸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正在加快推进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
随着珠城东区域发力,四个片区功能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将促进整个片区“金融+数智经济”产业量级及能级的进一步跃升。


珠城东扩的规划逐渐清晰。
城市界面焕新:
保利重仓 打造高端人居片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珠城东扩的规划逐渐清晰,保利发展在2024年重仓近200亿元先后拿下临江大道地块、绢麻厂地块。作为城市更新的先行者,保利提升片区价值的造城能力对区域发展而言无疑是个大的利好,其开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提升、公建配套的升级都将带来积极影响。

保利天曜归家道路效果图。
比如,以即将亮相的绢麻厂地块项目保利天曜来看,保利不仅将提升焕新项目毗邻的椰林路、 棕林路及规划中的麻石东路。双向四车道的设置,加上道路与地块项目整体协同推进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出行需求,也有利于推动完善区域的道路交通网络,通过片区交通微循环的提升,缓解城市主干路的交通压力,提升片区通行能力。同时,保利还将对项目旁边规划的绿地公园进行升级打造,不仅为片区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生活品质,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

保利天曜项目归家道路已经开始进行升级美化。
事实上,随着保利天曜等重磅高端人居项目的亮相,作为缝合两大CBD的关键纽带,片区城市界面的焕新和空间功能的提升也格外值得期待。
从目前片区已披露的一些项目规划来看,围绕地铁站点,将打造集商业综合体、高端办公、高端人居社区、优质学校及生态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开发组团。这不仅提供了连续的商业界面,与滨江景观带无缝衔接,还将打造立体多层次的商业动线和慢行体验。
同时,规划中的公园绿地与体育运动场地巧妙布局,充分满足了居民、游客及就业人群的休闲运动需求,提供了绿色、生态的高品质公共空间。高端居住社区的设计理念多融入了绿色元素和江景资源,不仅促进了人才与产业的集聚,更塑造了功能完备、配套齐全、活力充沛的街区典范。此外,引入学校优化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了西区核心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一系列的规划举措,将共同推动金融城西区核心区的先行建设,地块之间形成联动效应,将共同打造集“产、城、文、商、旅、园”于一体的复合城市中心。
图片:苏俊杰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