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对定投无用

来源:小基快跑

有些耳熟能详的哲理,启发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但在定投面前,可能就不成立了。

因为定投 “逆人性”。

“活在当下”大意是,人不能控制过去和将来,这两者都不重要。我们要把握和享受的,就在此刻。

选择定投,就不是着眼于现在,而是利用当下和未来的资源,为今后、为自己应负的责任未雨绸缪。

对投资老手而言,“人算不如天算”,即使对自己投资择时的能力有信心,也不妨每个月拿出点小钱留给“天算”。

对有理财需求的年轻人而言,定投用小钱、闲钱去做理财规划,有望跑赢通胀、为子养老添砖加码……

对手上有一笔钱想投资股市的人而言,定投“分散投资、均摊成本”,尽量规避选时难题,降低追高被套或抄底抄在半山腰的危险。

对股市所知甚少的小白而言,定投是简单易懂的入门级投资工具。

这家话出自整形医生Maxwell Maltz。

这位医生发现,截肢者平均需要花21天来习惯失去肢体。

于是他认为,人们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生活中的重大变故。

传来传去,就变成了“21天养成一个习惯”。

后来有学者做了正经的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

不管是21天还是66天,这么短的时间养成“定投习惯”,都太难。

以月定投为例。

21天,一个定投周期都不到;66天,定投仅三次,说不上养成习惯。

即使是连续21期定投之后,也很容易因为亏损、缺钱等原因,终止定投。

定投是为了助力子女教育或者养老等中长期理财目标,需要长时间坚持。很多小伙伴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定投之初,打算定投3年、5年、8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在定投过程中,往往坚持不住就“废”了。

出自《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形容对已获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快乐。

定投的目标不是短期的,很难一蹴而就。

如果定投时间尚短,先不要急着“知足”,不用太早考虑止盈。

比如只定投了几期,每期投资1000元。即使翻倍,市值可能也不到10000元。这笔钱买个手机是够了,但对养老和子女教育,则是杯水车薪。

当然,如果你已达到目标收益或者处于定投中后期了,“落袋为安”就要提上日程了。

另外,如果你正在定投,可能并不会“常乐”。

定投是漫长的旅程。

心随净值喜,很可能也会随净值悲。

无法佛系定投,就容易被情绪影响行为,出现低点中止、赎回,或者定投目标已到后贪婪,给整个定投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定投过程追求“不以涨喜、不以跌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你努力了,成功机会大增;你不努力,连成功的影子都看不到,锦鲤体质除外。

在投资、特别是定投上, 天道不一定酬勤,甚至可能因为“勤奋”和频繁交易,适得其反。

投资中的勤奋,包括仔细钻研所投基金或在公司、放弃休息认真盯盘、每天阅读大量新闻、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了如指掌,一有风吹草动就需要及时应对等等。

定投需要勤奋吗?

首先,定投需要对定投目标、定投年限、所投基金等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这个功夫是要花的,需要勤奋。

但选择到合适的基金、制定了定投计划后,剩下的交给时间,定投并不需要你经常操作。

你可以把注意力从定投身上移开,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

这句话出自拿破仑,就是“人往高处走”之意。

投资,都想赚钱、赚大钱。

然而,想通过定投走向人生巅峰,不太现实,定投很难实现“买房买车”“XX万富翁”的目标。

实际上,做定投更多的是为了用一种纪律投资,努力实现自己的中长期理财目标。

这种简单、纪律化的投资方式,能够与我们大部分人的现金流相匹配(毕竟我们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工资)。

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讲,也可通过定投,特别是指数基金定投,努力追求资本市场长期的平均收益。

这才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定投能够带来的主要价值。

相关推荐

南昌一商场宣布免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