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数字藏经洞”促进敦煌文化全球数字化传播

AI技术如何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数字技术+文物保护还能碰撞出什么新火花?

5月27日上午,以“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为主题 的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文物不会说话,科技如何令它们“发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从“数字敦煌”的宝贵经验出发,分享了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经验,展示跨文明对话的全新可能。

苏伯民介绍,敦煌研究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在缅甸蒲甘他冰瑜寺的修复项目中,实现了中国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首次国际输出,开启跨国文化遗产科技合作新篇章。

他在现场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敦煌研究院数字化保护成果斐然,已完成 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169个洞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形成超 400TB数字资源,建成 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与高效数字资产管理平台。

苏伯民介绍,目前,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利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了藏经洞,支持多语言,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文|记者 王丹阳 詹淑真 沈钊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