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换一条生产线要多久吗?在这里,只要1小时!


“白班与晚班之间,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一个小时,足够我们换完生产线,从生产A产品转成生产B产品。”6月30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组走进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霆动力”)。现场,华霆动力运营副总经理谢睿文指着面前“疯狂打工”的生产线对记者表示,“这在行业内都是非常少见的”。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国第一,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需求,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成立于2010年的华霆动力正是产业链中的一环,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及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同时,该公司为新能源车厂提供储能解决方案及电池管理系统。


走进华霆动力的生产车间,一颗颗方形电芯或圆柱电芯,在这里完成从单体到模组再到整包的“蜕变”。各司其职的生产线覆盖了从电芯检测、模组生产、总成装配到整包检测的全流程。生产线上,除了有条不紊工作的技术工人,还有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机器视觉、测试仪器等先进装备。据悉,截至今年4月,华霆动力已为约60家电动汽车整车厂客户设计动力电池系统,并与约20家电芯制造商保持紧密的业务关系。


“我们的上游是电芯厂,下游是整车厂。近年来,新能源车迭代升级很快,对电池的要求也不断升级。这需要我们链上企业的速度要跟上。”华霆动力总裁王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公司采用柔性产线,且核心设备均为自研。“柔性产线的模式可以满足多项目产品共线生产,极大程度保证了效率。这也是我们能实现如此快切线速度的关键。”


在王扬看来,公司能取得如此发展,离不开合肥这片创新沃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布局与引导。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始终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合肥市工信局局长戴文刚对记者介绍,全国10%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合肥制造”。

戴文刚表示,合肥市坚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构建市、县两级的汽车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出台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组建汽车相关投资基金16只、规模超6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不光要能产,还要能卖出去,才能更好释放产业活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合肥深入促进汽车消费活动,通过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等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2024年,发放汽车以旧换新资金14.8亿元、消费券6.6亿元,带动销售超500亿元。

“未来几年是合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新技术、新产品为重点,开展前瞻性战略布局,加强产业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到2027年,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戴文刚说。



图片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李丹琳
视频:郭婉晴
图片:李丹琳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