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多个首次!“广东影视政策15条”出台,专家解读五大亮点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当天下午,在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广东影视政策15条”),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完善影视产业体系等九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

作为全国首个涵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的政策,“广东影视政策15条”整合行业资源,形成政策合力,以全链条扶持、跨区域协同、高标准激励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全省影视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良好生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迈向新高度。

南都记者梳理要点,采访多位专家和影视从业者,共同解读探讨这份影视政策“大礼包”的五大重磅亮点。

亮点1

全产业链覆盖,

“真金白银”扶持力度全国领先

“广东影视政策15条”贯穿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开发的产业全链条,以“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

创作方面,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评选入库一批历史、革命、传统文化、现实、未来科技题材以及具有创新创意的选题孵化和剧本项目。创作阶段最高给予500万元扶持。实施中小成本优秀影片扶持计划。拍摄至播映阶段,按环节分步给予扶持,前期扶持合计最高达2000万元。获得国家影视主管部门精品专项资金资助的,最高按照1∶1配套资助。市场方面,故事影片国内票房达1亿元的奖励500万元,最高奖励3000万元;纪录(科教)影片国内票房达1000万元的奖励100万元,最高奖励500万元。电视剧(网络剧)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收视率达相应标准的,最高奖励30万元/集。微短剧根据不同首播平台及标准,最高奖励50万元。此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影视奖项的作品,最高还可获得800万元奖励。衍生开发方面,鼓励各地靠前介入影视项目、打造影视消费新场景,持续开展“影视+”相关活动。

佛山影者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代佳夕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新政策对电影进行大力的扶持激励向业界发出了强烈信号,可以更好地稳定大家预期心,增强对未来市场的信心。

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常务理事、佛山市和光影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喻峰表示,他从新政策感受到“真金白银”的激励,以他从事的纪录片领域为例,虽然相对小众,但在本次政策中同样得到了专门设计的扶持与奖励机制,纪录片票房奖励更是直达500万元。“这种明确、量化、具备可执行性的财政支持,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感,也提升了创作者敢于试验、敢于突破的信心。”同时,政策给予了中小成本项目以充分的关注和实质性支持,“可以预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广东的影视生态将呈现出类型丰富、规模多样、创新活跃的良性格局,从多元中孕育出更大的文化能量。”

深圳兰心绘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熊翊帆则说道,“出台政策,并且具有能够快速落地的措施,这样的效率必须要夸夸我们广东!”她的公司从事微短剧创作、拍摄、制作,在她看来,新政策对微短剧公司提出了更多维度的能力要求,“在真金白银的激励下,会有更多已有一定基础的微短剧公司向发行、放映、衍生开发等更多产业链环节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她还指出,选题库的机制也让她倍感信心,“像我们这样自负盈亏的影视公司,对于红色革命或创新的题材,其实是很畏惧的,因为没办法预估它的市场收益。但现在有了政府的扶持,我们就能更勇于做尝试。”

“很多影视机构负责人都跟我表示过,觉得我们广东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说到就一定能做到’。”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陶冶教授同样向南都记者指出广东制定影视政策的务实性及落实的高效性。他认为此次“真金白银”的措施十分全面和细致,不仅有梯度性,还充分照顾到新兴事物。

亮点2

深化粤港澳合作,

首次提出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

粤港澳三地融通合作,是广东发展影视产业的独特优势。政策提出,落实CEPA服务贸易协议中关于影视合作交流条款,推动建立粤港澳人文交流、产业互动、活动联办、年度发布、联合走出去等机制。对在广东立项的合拍影视项目给予同等力度扶持。鼓励粤港澳影视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粤港澳影视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的融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影视政策15条”之首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该条提出,发挥广州、深圳双城引擎作用,沿珠江口两翼布局建设影视产业集聚区,打造“双核”驱动、多点支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用好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对符合条件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打造影视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全省影视产业空间和载体布局。此为广东首次对全省影视面上的规划布局。

陶冶认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背后有三点原因值得关注。其一,要进一步发展广东影视产业,就要在广州、深圳两座核心城市之外,进行地理空间上的拓展。不管是催生周边的上下游企业,还是企业因自身发展瓶颈而从核心城市向周边迁移,都在这一过程中带动了周边城市影视产业的发展。而此次政策提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就是基于目前已经出现的影视产业从核心城市沿珠江两岸辐射的趋势。其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相比其他省份而言,这是广东的独特优势,值得充分利用。其三,在大众的认知中,影视装备制造往往易被忽略,但环珠江口区域恰恰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影视装备制造业中心,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赋予了影视产业发展巨大的想象空间。

亮点3

放映端提质增效,

资助前沿科技赋能影视应用

“广东影视政策15条”瞄准放映端提质增效,推动全省影院差异化、科技化转型。资助影片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对省财政补贴地区乡镇新建电影院最高给予60万元一次性资助,对更新安装国家认定的先进技术设备的电影院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资助,对放映虚拟现实电影、足额缴纳电影专资的放映单位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资助。

“广东影视政策15条”还强调了对影视前沿科技应用的资助,针对广东影视制作基地小、散的短板和装备制造、科技企业富集的特点,首次将影视制片基地、电影技术推广应用纳入扶持范围。对影视制片基地新建外景地、高新技术摄影棚和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及设备更新改造的,最高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扶持。对影视科技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试验和推广应用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扶持。对采用4K、8K、高帧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拍摄制作且票房达到3000万元的影片,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运用虚拟现实有关技术制作、取得公映许可证的新形态电影,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值得一提的是,对虚拟现实电影创作和放映给予资助,在省级政策层面属全国首次。

陶冶表示,影视科技的持续发展建立在产品得以不断迭代的基础上,而产品之所以能够迭代,又是建立在市场认可的基础上。广东汇聚了全国影视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此次政策以单独一项列出资助影视前沿科技应用的相关措施,体现出广东对发展影视科技的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在得到市场认可之前,政府资金可为其“保驾护航”。

亮点4

鼓励影视推广交流,

头部引进与人才培育并重

“广东影视政策15条”培育更为立体化的推广交流,鼓励影视机构建立海外发行机构及渠道,对境外发行广东出品影片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对出海的微短剧可最高给予50万元译制补贴,对专门面向海外市场发行的微短剧可最高给予50万元扶持。资助广东出品的优秀影视作品组团参加国际知名影视节展,赴境外举办展播展映活动。此外,资助在粤举办影视推广和促消费活动,培育更为浓厚的观影氛围。

政策还构建起“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生态。一方面注重头部影视人才引进,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影视类人才荣誉称号、国内外重要影视奖项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视理论评论人才到广东创业发展提供场地支持,择优资助项目创作。鼓励头部影视平台机构在广东落地影视工作室。另一方面注重为本土影视人才提供上升通道,通过持续实施广东青年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支持省内高校影视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等措施,培育广东青年影视人才。

代佳夕看来,“广东影视政策15条”给予了影视人才生根发芽的土壤。“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重金的扶持、人才的培养,影视公司和个体影视人才得以更加安心创作,力出精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肥沃的土壤里,为广东的影视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也会鼓励更多影视工作者留在广东、回到广东、来到广东。”

亮点5

公益平台护航拍摄,

“1+21”省市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策提出,设立广东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拍摄服务机制、办事指南和拍摄资源库,为在粤剧组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拍摄协调、中介建议等服务。鼓励各地市成立公益性影视协拍服务机构,规范影视服化道、器材、车辆租赁、剧组酒店住宿和餐饮企业以及外联、群演的管理,形成“1+21”省市联动的拍摄服务网络,解决影视剧组多头对接、重复跑腿的痛点,提升拍摄效率。

政策发布当天,“广东影视拍摄”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公布了省、市影视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地市影视拍摄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此外,小程序还发布了首批18个拍摄基地和影棚、200多个特色取景点,后续还将继续丰富完善更多的影视拍摄资源。影视企业可通过小程序的协拍申请入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院长贾毅认为,“广东影视政策15条”体现出三个“一体”、两个“全面”的特点。影视一体,过往由于行政架构的划分,电影和电视、网络视听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而“广东影视政策15条”首次将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放在同一个政策礼包中,是很大的亮点。湾区一体,政策从创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考虑,对粤港澳三地融通合作有了更全面的规划。现在未来一体,既有对当下的扶持,例如对国家级影视奖项进行奖励;也有对未来的充分考量,例如将4K、8K、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纳入扶持范围,以及对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性的表述。产业链覆盖全面,对影视作品从创作端到放映端的各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还考虑到了设立公益性省级影视综合服务平台这样的辅助措施。地理覆盖全面,首次提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从地理布局上,充分发挥广州、深圳的带动作用,调动沿岸各城市发展影视产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贾毅总结道,“广东全年电影票房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市场端本身是广东的优势。而新出台的政策中,不管是扶持创作、协拍服务还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应用等措施,都将极大地促进生产端。当生产端有所提升后,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市场端的发展,使整体产业氛围再上一个台阶。”

喻峰则表示,“广东影视政策15条”是一次系统性的支持和实质性的激励。一方面,它在剧本开发、项目孵化阶段就提供资金扶持,极大增强了他们在前期调研、创作上的信心与能力;另一方面,政策设立了针对不同类型作品的票房奖励、播出激励和海外发行补贴,为内容变现和多平台布局提供了现实路径。“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份实打实的政策保障;对广东影视而言,这是一项引导产业多元共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贺蓓

采写:钟欣 林经武 陈泽然

编辑:彭思敏 刘芳 陈逸芬

视觉统筹:关健明

设计:高爽 何欣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